我们都是“顶梁柱 ”关键时候“顶得住”

文/本报记者;李元丽

人民政协报

2020-02-18

    “这是一次关系重大的战役,中央企业作为共和国长子、顶梁柱,一定要冲锋在前,在关键时候要顶得住、担得起,切实担负起央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1月23日,武汉封城。想到中冶集团共有3家子企业1.2万余名员工身处武汉,国文清心急如焚。

    关键时刻,国文清第一时间发出紧急“动员令”,明确要求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站在前头,要本着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对企业高度负责、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抓好本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动员令”不仅为武汉子企业的干部职工送去了信心与力量,也为全系统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

    春节前夕,中冶集团3家武汉子企业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

    1月26日,中国一冶接到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方紧急求助:希望中国一冶为雷神山医院突击制作4800件钢结构加工件,用于项目主体建设。接到求助后,中国一冶连夜召开协调会议,迅速制定加工计划,落实急需材料设备及卫生防护用品。46名突击队员火速集结至武汉阳逻钢结构加工基地,放样、下料、制作、打磨、涂装……当日晚,突击队圆满完成雷神山医院项目构件加工第一阶段任务,并全部发运完毕。

    1月28日晚,中冶南方接到武钢气体公司电话求助: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提升危重病人救治硬件条件,需紧急增设两套液氧储存气化供氧系统,希望制氧技术全国领先的中冶南方提供设计服务工作。接到电话后,中冶南方连夜组织钢铁公司电气专业、燃气专业、总图专业、结构专业相关人员组成临时突击队,开启24小时火速驰援。

    1月30日,继紧急驰援雷神山医院建设之后,中国一冶再度接到火神山医院参建单位的紧急电话:火神山医院急需大量电焊工和钢结构工支援,请求中国一冶为火神山医院突击加工制作ICU病房屋架并进行安装。当日,37名突击队员火速集结至火神山医院工地现场,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迅速投入工作,累计竖起52根立柱,安装8件屋架梁,焊接支撑梁120件,高质量高速度完成驰援任务。

    2月3日晚,武汉市委市政府紧急决定在江汉区、武昌区、东西湖区建设速成式“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阻击战。没有施工策划、没有技术准备、没有劳务准备、没有材料准备、没有工机具准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一片空白。中国一冶临危受命,驰援“方舱医院”。历经36个小时的改建,这座被寄托了战胜病魔希望的武昌“方舱医院”由中国一冶交付业主。同日23时30开始,来自武昌区的第一批轻症新冠肺炎确诊病人,被转送至武昌方舱医院接受治疗。

    在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金银潭医院、“方舱医院”、鄂州雷山医院等防疫工程最需要的第一线,都能看到中冶集团雷厉风行、火速驰援的身影,这支曾经创造了“深圳速度”的队伍,再次创造了“武汉速度”“抗疫速度”。

    截至目前,中冶集团共有50余家子企业的干部职工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其中7家子企业4600余名干部职工第一时间紧急驰援24家用于疫情防控医院的有关设计建设及改造任务;分布在60个国家158个驻外机构1万余名海外员工积极拓展海外医疗物资供货渠道,完成近74万件防护用品采购;6家转制医院2000余名医护人员逆行而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阻止病魔的坚固防线。

    “疫情终将被我们战胜,我们的日子还要继续过,山峰还要继续攀,大路还要继续行。”国文清在主持召开中冶集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生产经营工作部署专题会,明确提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正在建设的项目要确保不停工,已停工的企业要有序开工;国内力量上不去的国外力量要上,武汉力量上不去的国内其他力量要上。”国文清这样要求。

    截至2月14日,中冶集团子企业总部复工率达到98.8%;子企业二级单位总部复工率达到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