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论“益”年终盛典上分析未来一年公益领域的新趋势时,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认为——

2020,“善经济”将拉开大幕

本报记者 顾磊

人民政协报

2019-12-31

    未来公益将呈现三点特征

    “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将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引领世界公益的趋势,‘善经济’有可能拉开大幕。”12月25日,由国际公益学院在京主办的中国论“益”年终盛典上,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说。

    本次年终盛典上,与会专家围绕2019年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盘点,2020年中国慈善事业展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王振耀认为,未来一年中国的公益将呈现三点特征:一是“善”与“经济”有可能深度对接,“善”开始真正有经济价值;二是社会与政府开始密切结合;三是个人与社会全面融会。

    具体而言,2020年,中国公益界将围绕社会扶贫、公益养老、乡村振兴、社会互助、志愿服务、大病救助、儿童保护、残障融合、厕所革命以及科技慈善等实体领域发展。“一方面,中国传统+现代的开放模式,将让中国在2020年在世界范围内引领公益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5G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手段也将促进整个公益领域在2020年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王振耀说。

    在谈到未来的公益趋势风向标时王振耀分析,展望2020年,公益界将在三股潮流的引领下继续向前发展。第一是“政策引领”,2020年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年,扶贫仍将是公益组织参与的重点领域,而“一带一路”倡议催生的国际合作契机,将吸引更多公益组织走出国门,发挥中国公益组织的国际影响力。第二是“技术引领”,互联网、人工智能、金融工具的力量在赋能公益组织的同时,也将颠覆公益组织的传统业务模式,公益组织将进一步拥抱和利用新技术,创新地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组织专业性。第三是“理念引领”,破坏性创新、金字塔底部投资、捐赠圈等国际慈善领域新理念的引入,将刺激中国公益行业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而借助5G技术,将让公益‘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理念进一步变为现实。”王振耀说。

    2019十大“公益舆论热词”发布

    在此次年度盛典上,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教务长黄浩明揭晓了由国际公益学院校友和公益伙伴共同评选出的2019年十大公益舆论热词——可持续发展金融、民间互助、科技慈善、善经济、社会扶贫、体育公益、慈善走出去、社工+、她力量以及家族传承。

    结合2019年的实际,黄浩明对这十大热词一一进行了解读。

    在黄浩明看来,可持续发展金融,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追求社会价值,让世界更美好。“以影响力投资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成为越来越多投资人的首选,也形成了当今世界商业向善、资本向善的一个大趋势。”

    今年的“水滴”事件让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再次遭遇诚信拷问。“民间互助根植于中国传统慈善,在互联网的助力下迅猛发展,但也不时爆出危机事件,加强监管呼声高涨。”黄浩明说。

    在2019年,“科技向善”已经逐渐融入科技公司的价值观,与此同时慈善组织也开始运用科技解决社会问题,科技与慈善的结合,不但释放了科技的力量,也助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一个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的“善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善经济”时代,公益生态和商业生态进一步融合,开发和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美好生活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社会组织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8年全国性社会组织扶贫项目惠及581万贫困人口,省级社会组织立项开展脱贫攻坚,受益贫困人口约1600万人。

    体育运动对个人、社会、经济、环境等都能带来积极影响。在中国,“体育+公益”的模式越来越常见,“以体育人、共建活力中国”成为体育和公益两个行业的共同追求。

    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成为新潮流,社会组织的角色开始从行动者向影响者转变,开展海外项目,讲述中国故事,参与全球治理,并有效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社会工作更加专业,实务领域更加细分,出现了诸多不同细分岗位和领域的专业社工,“社工+”模式正在成型。

    公益项目为女性赋能,促进性别平等,公益慈善组织女性员工数量攀升、影响力扩大。女性不仅是公益事业的受益者,更是公益事业的践行者,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家族慈善基金会崭露头角,代际传承提上日程,慈善是财富、事业、社会传承的必经之路,中国家族传承走向善财融合新时代。“未来10-20年将是中国财富家族代际传承的高峰,慈善是财富、事业、社会传承的必经之路,如何帮助财富家族推动战略慈善备受关注。”黄浩明说。

    5G等新技术将极大促进行善

    在此次盛典上,与会嘉宾还就“5G时代公益新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嘉宾们一致认为,5G等新技术、新手段正融入公益善行,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公益慈善领域的发展。

    在大地量子合伙人吕童看来,科技已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公益领域,科技一方面发挥聚合作用,通过科技广泛的连接性,把人与人紧密地连接起来,开展更多工作;另一方面发挥强化作用,打破一个信息,时间,地域上的一个壁垒,加强我们之间工作的协调性。

    世屹集团董事长徐志鹏表示,5G最大的影响在于,人们可以设置很多的场景,用5G的赋能,进而便捷生活,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为社会作更多贡献。南开大学朱健刚教授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5G时代一定会加速商业向善,扩大它的渠道,加大它的实践,进而带来更多的能量。

    “‘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募捐的最主力人群。”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强调说,他们参加公益有三个核心需求:第一,“遇上大事件”,年轻人认为自己的公益行为可以与社会的脉搏产生共振,成为推动公益的重要力量;第二,不虚度时光,年轻人希望把时间“浪费”在公益等有意义的事情上;第三,实现自我成长,提升自己对社会的认知。

    “在捐赠这个事情上,我们已经被‘90后’这些‘后浪’拍在了沙滩上。”张伯驹说。